新三板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,以及未來直接IPO創造了良好的環境。面對新三板準入條件相對寬松,以及優質公司更容易登錄主板、中小板、創業板的機遇,優先登錄新三板成為很多中小企業、具備中小板、創業板上市調價企業的選擇,面對IPO的叫停,各大券商也在涉獵新三板公司,力求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和做市服務。
不過,不論上市公司股票還是新三板企業股權,投資者大部分都是相對理性的,尤其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,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時期,真正具備成長性、具備良好投資回報的企業才會獲得市場認可。新三板公司分層管理也是為了將優質新三板公司凸顯出來,否則新三板企業魚龍混雜不利于投資者鑒別和挑選,也不能促進券商恪守誠信,集中精力扶植確實有成長潛力的企業,進而不利于新三板的發展和成長。
新三板并不是所有企業的溫床,對于創新型、成長性不強的企業來說,過早登錄新三板未必是一件好事,一方面進去了不能完成做市,或者被市場長期冷落對企業品牌、誠信度等都會產生負面影響,一方面本無實際意義的新三板公司會在管理運營環節多出很多事情,進而分散企業家的精力,不利于企業盡快扭轉平淡無奇的形象,時間久了甚至會影響組織士氣。
因此,企業是否有必要登錄新三板,何時登錄,企業家應該有成熟務實的理解和認識,不能盲目跟風。對于市場投資價值和競爭力還不強的企業來說,應該沉下心來,積極通過技術創新、管理創新提升企業的價值創造和投資回報能力,找到企業長期規模化發展的路徑,然后登錄新三板市場才是對企業負責并有意義的事情。